Search

聯合報開始推付費制,到底行不行得通?付費制真的是未來嗎?
先說段廢話:網路改變了世界,各種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聯合報開始推付費制,到底行不行得通?付費制真的是未來嗎?
先說段廢話:網路改變了世界,各種商業模式都因為網路崛起而產生變革。例如過去所有的通路形式,你都可以在數位世界找到相同邏輯的產物。
所以說,同理可證:過去付費制(特別是訂閱制)的紙本媒體,也會走向付費制。如果你覺得以上這個「同理可證」很合理,那你應該跟蘋果日報、聯合報的高層有相同的想法。
不過我不是這樣想的。
網路改變了世界,提升了傳遞資訊的效率、降低了創造資訊的成本。因此,這個世界從資訊稀缺,瞬間變成資訊過剩。過去,新聞有價是因為資訊稀缺;如今,資訊早就不稀缺了,在FB、twitter、IG上,人人都是記者、事事皆為新聞。淺薄的新聞必須腥羶色,但其他免費內容更腥羶色。
你可能會說,哎呀,但是專業的新聞跟一般的消息不一樣,記者可以給出更深入的分析跟資訊啊!是的,在資訊稀缺的時代,深入的報導分析確實是相當有價值的。但問題是,現在有多少人會把注意力放在這些「具有價值的深度報導」上呢?這些深度報導有價值,但需要的讀者恐怕沒這麼多。
因為,人的注意力才是更加稀缺、且有價值的資源。
我們每一天能夠分配在新聞上的時間多嗎?社群網站、戲劇、綜藝,以各種有趣的形式搶走我們的注意力。當人們看完這些多到讓人看不完也不想看的免費內容之後,還有多少注意力可以分配在「深度報導」上呢?
好吧,那傳統媒體還有「社論」啊!觀點總有價值了吧?Again,創造觀點的人太多了,我們在社群網站上可以找到分散在各領域的專家的觀點──那麼,你要看這些專家自己寫的觀點,還是要看記者或編輯的觀點呢?
用刪去法刪到最後,媒體最後有可能產生價值的功能,就是「資訊過濾」。到底哪些新聞為真、哪些為假,是社群網站跟搜尋網站目前還沒辦法做到很好的功能。我認為「辨偽」這件事情目前並沒有太顯著的價值,對於閱聽大眾而言,這事情的優先順序並不在前面。也許可以期待有很少數的一群人,會因為需要嚴謹正確到絲毫有不能錯誤的新聞而付費,但:1.這群人有多到可以支撐起一家媒體嗎?2.記者的報導能達成明顯出眾的正確性嗎?3.社群網站與搜尋引擎的辨偽功能不會很快有技術性的突破嗎?對於這三個問題,我的答案對於紙本媒體而言都是悲觀的。
再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那句廢話:網路改變了世界,各種商業模式都因為網路崛起而產生變革。
那麼過去紙本媒體的訂閱費用,如果不會回到媒體身上,那到底跑到什麼地方了?我的答案是:跑到購買手機的費用以及電信公司的網路費上。手機是一切資訊內容的載體,取代的是紙;傳輸內容方式的價值,則取代了內容本身的價值。
我認為紙本新聞媒體最後會走向公關公司,也就是成為替政黨或者企業擦脂抹粉的工具。但一旦這些傳統紙本媒體走向這條路,基本上就會從此失去信用,長期而言也是自我毀滅。
雖說我對這個產業並不看好,但我個人還是希望有價值的報導能夠繼續存在下去。好新聞的價值需要時間證明──但當然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之後讀者仍不買單。希望真正的好媒體可以在不自我毀滅的情況下,撐到消費者願意買單的一天,不管那是訂閱、單次付費或者捐贈──如果,真能有這麼一天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只因為世界是無法窮盡的文本。
View all posts